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(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)8月22日,走进位于合肥肥东县的合肥国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,工人正将胶体生产原料投入设备中。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贾宝成介绍,经过加工后的人造石墨负极将作为锂电池的核心材料,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、储能电池等锂电池制造领域。
该公司从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他新型材料研究、生产及销售,当前已建成年产5万吨锂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生产线,是合肥唯一一家锂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生产商。“从前端磨粉、造粒到后端石墨化工序,产能和收率不断提升,出货量增长迅速。”贾宝成来合肥工作近十年,见证了当地新能源汽车产业日趋成熟的发展势头。
隔壁的安徽驰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,箱体车间工业机器人正挥动手臂进行焊接、打磨、拉铆、涂胶等工艺。“加工完成的电池壳体,将运往奇瑞、吉利、长安等国内整车厂。”该公司总经理宋孝炳说,2022年,公司产线相继投产,包括注塑、涂装、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加工、铝合金加工四大工艺,主要产品为新能源动力电池托盘、复合材料动力电池上盖、汽车注塑及喷涂件。
在该公司已投产的项目中,生产新能源动力电池托盘的箱体车间拥有一条自动化生产线,4条柔性化生产线,规划产能14万套/年;生产复合材料动力电池上盖的箱盖车间规划产能24万套/年。
安徽肥东,这座皖东县城,正围绕合肥市新能源汽车整车厂进行产业链配套,打造具备竞争优势的智能座舱、车身构件、汽车电子、轮毂、动力电池材料制造等零部件产业集群,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。目前,肥东具备新能源汽车规上工业企业21家,2024年产值累计达118亿元,同比增长14%。2025年上半年完成产值64.7亿元,预计全年完成131亿元。
充电基础设施与整车制造、电池研发等产业环节紧密相连。在位于肥东县的中科全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充电桩装配车间内,数十名工人有条不紊地在充电桩产线前工作。他们手法娴熟、目光专注,小心翼翼组装一个个精致小巧的元器件。公司生产总监汪洪介绍,公司构建了充电桩系列、场站储能、场站箱变及场站专业配套设施等产品矩阵,已经应用于合肥等地的一些新能源超级充电站。
汽车座椅是汽车零部件中技术集成度较高、与人机交互最为密切的核心组件之一。整椅装配线、执行制造系统、机器人辅助技术、自动浇注发泡线……在继峰座椅(合肥)有限公司的汽车座椅生产车间,经过专业流程,一张张下线的汽车座椅被整齐地排列在成品区。
这家公司的总部位于上海,结合汽车行业电动化、智能化发展,以及司乘人员对于座舱舒适度的需求,不断升级和扩展功能。“我们成立AI部门进行数据收集,实现产品研发、设计到生产工艺的数据自动转化,提高生产效率,同时工厂生产计划由专业系统进行安排,员工根据指令操作避免错乱。”继峰座椅(合肥)有限公司运营经理黄灵夫感慨,随着车企更新换代、功能增多、订单上涨,如今,公司将原本三到五年的座椅研发周期控制在一年以内。“公司总部还专门在肥东配套建立了研发中心,帮助我们缩短研发周期、降低沟通成本、增强市场竞争力。”
“座椅塑料件、线束、加热垫、开关盒、头枕扶手等下游供应商大部分在外省,肥东县政府部门多次与我们接洽,询问配套产业链需求,想在我们企业周边引入更多上下游企业,方便企业采购。”黄灵夫说。
8月23日,位于肥东汽车文化城的众多汽车品牌交付中心,交付专员正为新车主办理手续。截至目前,汽车文化城内的汽车销售运营企业多达30家,其中,专营新能源汽车销售企业有10家。2024年,26家在库汽车销售企业累计销售额达86.8亿元。
近年来,肥东县发放汽车消费券3200万元及置换补贴85万元,带动新能源汽车销售额约18亿元。肥东县相关负责人表示,肥东县将具有一定规模、符合产业政策、有发展前景的产业链企业列入培育库进行重点培育、扶持,优化产业结构、助推新能源汽车企业做大做强。
来源:中国青年报客户端
股票配资流程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